据悉,中国汽车行业的资深人士-担任宝能汽车集团副总裁的洪浩已向公司正式提出了离职,已于近日离开宝能。自宝能2017年涉足汽车行业以来,先后有李峰、蔡建军、徐建明、胡信东等多名高管挂印去职。这些人在宝能长则一年,短则半载,甚至是仅有两三个月的滞留光景,就成了匆匆过客。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宝能留不住他们,为何他们要选择离开宝能?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行业大咖此前都有过成功的职业经历,都在汽车行业里真刀真枪地拼杀多年,业绩辉煌。像李峰发端于奇瑞,成就于北京现代;洪浩和徐建明均来自于东风日产培养的核心管理层,是东风日产从0到跨越年销一百万台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胡信东也是东风雷诺的中方创始人之一,个个声名显赫,但是在宝能的存活期都不约而同的短暂,如白驹过隙。

究其根源,我们认为始作俑者是与宝能的传统管理模式脱不了干系的。众所周知,由于宝能集团成就于地产,所以在2017年接手汽车板块的时候,就直接照搬照抄将地产板块的管理模式移植到了汽车板块。内部的机构设置全部是中心制,而且计财、人力、法务、综管、审计等都是条线管理,由老板或者老板授权的条线负责人垂直管理,一竿子插到底,这样势必会和汽车行业的资源集约化管理模式发生碰撞和冲突,导致管理内耗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人力计财条线的干预权限远超一般企业。

其结果,就是这些本应该是后台支持职能,为一线持续输送炮弹的后台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却变成了一线业务部门不得不求爹爹告奶奶的巴结对象,本该快速决策的事项却要在内部耗费大量的横向沟通及审批时长,造成审批流程冗长、管理效率低下,业务部门和一线为此怨声载道,却迟迟无法破解的死结。

另外,对于职业经理人团队的授权不充分也是症结之一。入主汽车领域之初,由于缺乏对汽车行业的基本了解,宝能也曾经落落大方地将一些经营权限给到过管理层,但是在后来的工作中出现了很多花了大钱却看不到花开的事例后,宝能又一步步将授权权限收归集团,形成了当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尴尬局面,让后来的这些行业精英们觉得被捆住了手脚,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除了这些以外,今年以来,宝能陆续出现的资金面的流动性困难导致的种种困局成了压垮经营团队的最后一根稻草。自二季度开始,员工欠薪、供应商欠款引发的员工及供应商维权事件在宝能时有发生。由于宝能去年大跃进式地一夜之间开辟了四五百家直营门店,员工人数短时间内膨胀到万人以上,积累了大量的重资产和人力管理成本。在欠薪事件发酵后,这些员工的权益受到了侵害,便调转枪口将矛头直指宝能,与公司站在了对立面,全然不顾自己其实就是宝能汽车的一名员工,而不是经销商员工。他们的集体倒戈也动摇了宝能汽车团队内部的信任根基,让管理层每天疲于应付这些突发事件而不得不“不务正业”。

最后,由于资金面紧张,导致原本计划中的新车型开发计划一再往后拖延,使得基层员工迟迟看不到公司复苏的迹象。而现有观致车型都是长库龄老车,在市场上毫无声量和竞争力。由于观致品牌长期积累的负资产效应也使得客户和一线员工普遍缺乏信心,从而深陷泥潭,难以自救。

所以,洪浩们的离开是一个现象,更是一个警示,就是中国汽车行业在即将迎来新能源发展的春天之时,我们有志汽车行业的新势力企业应该如何善待这些行业精英,给他们提供一个一展才华的开放型平台,人、财、事充分授权,为他们积极松绑,让他们能够放手一搏?否则,这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走马灯似的舞台剧还会继续上演,而这些没有汽车底蕴的企业最后剩下的可能只是一地鸡毛。

原文作者:青橙汽车
编辑:孔令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