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其与大众中国拟按股比同比例向大众安徽增资人民币65亿。增资完成后,双方持股比例保持位25%:75%,大众安徽的注册资本将从73.56亿元增加至138.56亿元。

几乎同时,大众安徽旗下首款本土市场车型,即名为ID.UNYX(中文名:与众)的车型也在工信部第38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中出现。从已知信息来看,该车定位为纯电动SUV,搭载三元锂离子电池。

据了解,ID.UNYX是ID.家族U系列首款车型,将主要面向年轻消费群体,预计于今年第二季度上市,通过建立直营和经销相结合的独立销售渠道销售。

不可否认,无论是股东双方同步巨额增资,还是ID.家族全新系列亮相,都足以见证如今大众安徽正成为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工作重心。

就目前大众安徽的产品布局、规划来看,大众旗下子品牌西雅特的CUPRA Tavascan电动版车型已于去年底正式投产,先出口到欧洲市场,计划今年实现对国内市场的销售;

衍生自MEB平台、专为中国本土开发的A级电动车平台,以及大众和小鹏合作开发的B级电动车平台,则均将在2026年推出,后续将落地更多相关车型。

需要指出的是,大众安徽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两家老牌合资车企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首先是合资公司运作的主导权。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一汽持有高达60%的股份,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也由上汽集团持股50%;大众汽车所持有的股份,则不大于50%,由德国大众、大众中国和奥迪(上汽大众股东还包括斯柯达)分摊。

这也正意味着,大众汽车想要在国内市场有所动作,在上述两家合资内,极易受到一汽、上汽两大巨头的掣肘。

表现在实际上,以电动化布局为例,ID.系列车型所呈现的市场表现、收益等与传统燃油车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价格战环境下,电动车的单车利润随之下滑,这给大众汽车在华加快转型带来了更大的阻力。

对此,业内有观点认为,“(是因为)一汽/上汽不愿意抛弃合资利润奶牛,将产能转向收益较低的电动车型。”

而在大众安徽,大众方面持股比例高达75%,这代表着绝对的主导权,也意味着在公司的运作当中,江淮方面纵然存在意见相左,也无法对大众汽车构成阻力。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大众安徽的前身即“江淮大众”是依托于国内新能源政策建立,避开了外资在华的合资数量限制,从而成为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第三家合资企业。

该公司最初计划是引进西雅特品牌,但受多方因素影响,思皓品牌反而率先落地,西雅特的导入也在不久后正式宣告终结。而就当下情况来看,彼时的失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电动化布局领域有了前车之鉴(指思皓),有所基础。

除此之外,为提升在华产品的入市速度,大众集团在去年早些时候,还宣布投资约10亿欧元打造名为“100%TechCo”的项目,该项目落户位置同样在合肥,于今年(2024年)初投入运营,并预计将集团新产品及技术的开发周期将逐步缩短约30%。

官方表示,“在合肥所有的投资、合作以及运作效率,都迥异于过去的大众发展节奏,是打破了诸多边界的(结果),而目的只有一个:提高速度、降低成本,做到和中国自主车企在同一个节奏里竞争。”

显而易见,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变革持续加速的大背景下,面对中国这一重要市场,大众汽车已然下定决心并试图通过大众安徽进行运作,加快纯电动布局的落地。ID.家族的全新系列,大众安徽的首车ID.UNYX能否如愿,这有待时间检验。

原文作者:黄逸文
编辑:黄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