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滴滴阔别顺风车的两年时间里,多家企业纷纷加码顺风车业务。现今嘀嗒的业务量也已成长到曾经滴滴的规模,群雄环伺之下,滴滴,这家出行领域的“独角兽”公司,亟待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2020年9月1日,嘀嗒出行发布了成立6周年的成绩单。其中显示,截至今年8月31日,嘀嗒的整体注册用户超1.8亿,车主超1,900万。这一数据相比2018年,分别增长了5,000万和400万。在滴滴告别顺风车的两年时间,如今嘀嗒的规模已可比肩曾经的滴滴。

安全隐患下的利润奶牛

资料显示,2017年底,滴滴顺风车注册车主达3,000万人,注册乘客1.6亿人。滴滴创始人程维曾公开表示,“产品做到70%就可以上线”。快速扩大的顺风车业务,让剩下30%的产品问题迅速爆发,这也为安全埋下隐患。2016年滴滴曾因深圳女教师搭乘顺风车失联被害事件陷入舆论风波。但显然并未引起滴滴足够重视。对于滴滴创始人程维来讲,扩张和赚钱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刚刚度过“补贴大战”的滴滴来讲,顺风车业务能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利益。另一方面,彼时国内关于网约车市场新的监管制度仍处于摸索阶段。

“大船沉没,原由小孔”,何况涉及人身安全的问题从无小事。2018年5月,郑州空姐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2018年8月,温州女孩搭乘滴滴顺风车途中失联被害。因为上述两起恶性案件,滴滴被迫全国下线顺风车业务,宣布无限期整顿。

每逢关于顺风车的社会性话题被推上风口浪尖,都显得特别沉重。至今在网络平台,可以查到的有数十起以顺风车为工具造成的伤害案件。在乘客享有顺风车带来的更高出行经济性同时,顺风车一度成为悬垂在生命之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在私家车与公共出行领域碰撞的密闭空间里,是难以企及的监管手段以及难以判断的人性。在这之外,是巨大的商业利益以及发展前景。在贝恩咨询发布的《2019年亚太区出行市场研究报告》中显示,滴滴顺风车曾一度实现单均盈利。2017年,滴滴顺风车年度成交额200亿元,收入20亿,净利润则接近9亿;而在同年,滴滴的净利润是10亿,可以看到,滴滴顺风车贡献了接近滴滴90%的利润。但滴滴对于上述数据,并未肯定。

艰难重启之后群雄并起

另有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2.26亿辆,私人轿车为1.37亿辆;累计注册顺风车3,000万辆,注册乘客3亿人。这意味着,只有约五分之一的车主有开通顺风车业务。在业内人士看来,顺风车不同于网约车、出租车,车主与乘客应当是平等互助的关系,而其目的则是为分享空座、分摊成本,提高私家车使用频率。顺风车市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显然,对于顺风车这部分体量巨大的市场,滴滴也不会轻易放弃。在顺风车整改325天之后,2019年7月滴滴对外发布意见征集。程维说,这段时间想的最多的关键词是责任,包括对用户、司机的责任,还有对社会的责任,今天滴滴运载是生命,背后有滴滴人对生命的敬畏。但这份话,在今天来看滴滴是敬畏生命,还是屈服人言仍有待商榷。顺风车到底做还是不做,内部讨论了很久,要不要冒险、继续前行,这个事情压力很大。

程维说,最终促使我们做决定的是用户的需求,因为顺风车可以达到油费分摊、环保等。程维没说的,是顺风车背后的市场、利益与资本推动。

在沟通会现场,滴滴顺风车发布相关整改方案,并表示在“全程安心保障”、“保证真正顺路行程”、“保证真实身份核验”三方方向累计迭代12个版本,优化226项功能。2019年11月,滴滴宣布在7个城市开启试运营;2020年6月,滴滴顺风车全面上线。

但顺风车市场不会因为滴滴的缺席而停止发展。在滴滴让出市场之后,嘀嗒、哈罗等出行公司无疑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公开资料显示,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与滴滴是同一年,但嘀嗒在市场的存在感并不明显。有数据显示,2018年6月,嘀嗒的月活用户约950万;而滴滴每天的顺风车订单量达到200-300万单。在滴滴关闭顺风车业务之后,因此彼时没有更多选择,大量车主与乘客转嫁到嘀嗒平台。

在此之后,2019年2月哈罗出行正式上线顺风车业务;6月高德重启顺风车主招募;9月曹操出行试水顺风车业务。在2019年9月嘀嗒成立5周年之际,嘀嗒出行CEO宋中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嘀嗒出行已实现盈利。

但市场早已不如之前,尤其是对于滴滴来讲,丢掉部分顺风车运力之后,顺风车业务能带来的利润增量远不及2018年之前。据易观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顺风车交易规模为232.14亿元,2019年因为行业整改,整体交易规模为100.25亿元。易观预测,到2022年我国顺风车市场将回归快速增长轨道,达到151亿元。

IPO与激进的业务裂变

顺风车业务叫停对滴滴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单一业务的受损。早在2016年,就有消息传出滴滴计划在美股IPO,而最终估值预计在700-800亿美元之间。但因为前述事件发生,在滴滴即将IPO前夜,这一计划被迫搁浅。截至今日滴滴方面也没有透露上市计划。反观另一全球出行领域巨头Uber在2019年5月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在公开市场中要公开财报的这些企业来讲,必须找到有效的盈利途径满足投资者的期望。显然的是,滴滴目前并不具备这个条件。根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成立7年的滴滴已累计亏损约500亿元。但这并不意味着滴滴缺少现金储备,有资料显示,滴滴账目上至少还有超500亿元,IPO对于滴滴来讲并非当务之急。

然而在滴滴持续亏损,未见盈利的状态下,资本市场对于抽身离开滴滴的态度颇为有些“望眼欲穿”,无法上市,则意味着投资者资金难以回笼。在今年7月20日,有消息称滴滴计划在港股上市,估值或达到6,000亿港元,约合800亿美元,最快年内完成。

据相关媒体报道,这次上市是由孙正义旗下的软银集团在内的约100名投资者推动,资料显示,在2015至2018年之间,软银向滴滴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对于此次推动滴滴上市,业内认为投资人方面有退出诉求。但滴滴方面表示,IPO不是滴滴当前最优先的事项,目前暂无相关计划。

不可否认的是,在今年滴滴采取了一系列动作,加速拓展全新业务。这也被业内认为是滴滴为即将上市所做的布局。资本市场需要更好的故事。根据了解,今年滴滴先后推出跑腿、社区电商和同城货运。另一方面,滴滴对于旗下产品再次进行梳理,今年7月,滴滴拼车业务更名为“青菜拼车”,并启用全新LOGO独立运营;9月1日,滴滴宣布将旗下“滴滴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同时宣布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

随滴滴快速完成布局,问题也接踵而至。滴滴在今年7月推出的全新网约车业务花小猪,不足一月,便已在全国多地因涉嫌违规而被叫停。根据了解,目前滴滴的网约车市场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花小猪则是以低价拼单、裂变营销为特点,主打年轻消费群体,主攻下沉市场。但问题不在与此。对比近年来受到严管的网约车,花小猪对于司机招募并不强制要求有网约车双证,这为花小猪迅速带来运力增长,也再次因安全隐患问题引起公众热议。

有分析人士表示,花小猪更像是滴滴顺风车,其一是司机端更为灵活的接单模式,其二则是低价、一口价,以及预约制模式。花小猪承接的也是滴滴因为顺风车业务叫停而损失的这部分运力。但今时不同往日,有顺风车前车之鉴,滴滴又怎能不知花小猪正在政策的灰色地带之中试探。或许程维以及背后的资本并不在意。

原文作者:孔令浩
编辑:孔令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