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日产和本田汽车在东京共同宣布双方已就合并事宜签署谅解备忘录,将正式开启合并谈判;二者将以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双方均作为该控股公司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合并。
目前该备忘录已正式执行,目标是明年6月达成协议,并在8月前完成交易。新成立的联合控股公司计划于2026年8月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在此之前,2026年7月底至8月本田、日产将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
此外,本田、日产也与三菱汽车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探讨三菱加入、协同的可能性。据悉,与日产组成企业联盟的三菱汽车公司将在明年(2025年)1月底前后决定是否加入。
“若三家车企成功合并,那么合计销量将超过800万辆,位居全球第三。”日本共同社称。同时,这也将成为继2021年FCA与PSA合并组建 Stellantis 集团后,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次合并。
实际上,日产与本田就合并事宜探讨已久。“本田和日产今年3月就开始探讨合并事宜,8月展开全面业务合作。”《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称。
对于两家合并的原因,业内分析认为这与全球汽车产业在电动化转型浪潮的冲击下,本田和日产经营趋于恶化,市场份额不断缩小不无关系,尤其是中美市场。
以中国市场为例,在中国市场以比亚迪为首的新兴电动汽车企业正在强势崛起,除了具备价格竞争力,技术能力也在明显提升,在日本车企曾占据相当优势的中国和东南亚市场,情况随之发生变化。从今年前11个月的数据来看,本田中国市场的销量下降30.7%,日产下降10.5%,均陷入苦战。
当然,不光是日系品牌。美国通用汽车本月表示将计提与中国业务相关的50亿美元支出。德国大众汽车也曾表示可能会关闭工厂,裁员数万人。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下降,导致利润受损。
种种迹象表明,汽车制造商正在启动新一轮的战略收缩。同样,国内汽车厂商也不例外。面对市场压力,诸多车企主动调整战略,积极变革。
其中,吉利汽车可以说是近期进行战略调整较频繁的企业。据了解,自今年二季度起,吉利汽车便着手研发整合,整合对象包括吉利研究院以及旗下各子品牌的智驾、座舱、电子电气架构、电动力、整车平台等研发团队。
到了今年三季度吉利战略整合明显加速,自9月发布《台州宣言》后先后整合了银河、几何,极氪、领克等品牌。几乎同时,上汽集团也进行了战略调整,飞凡汽车回归上汽乘用车。
更早之前,今年年初长安汽车已对旗下车型进行了整合。将欧尚、UNI系列、长安汽车都重新划分到长安引力中,只保留长安引力、长安启源、深蓝、阿维塔、长安凯程长安汽车自主品牌的基本盘。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车企的结构性战略收缩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车企对传统燃油车产能的调整是一种结构性战略收缩,将不具备竞争力和市场潜力的传统燃油车产能进行收缩,并重新配置资源,以聚焦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是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全球车企正在启动新一轮的战略收缩潮。这不是巧合,是全球汽车产业深刻变革下的使然。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被重塑,在变化莫测的汽车市场中,关停并转或将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