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造车三兄弟”如今差距越来越大。其中,理想已成功切入一个市场相对广阔的赛道,并由“蔚小理”变为“理蔚小”;而小鹏汽车却陷入“内忧外患”至今仍未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
自去年9月小鹏G9上市失利后,小鹏汽车便开启了内部改革,至今已一年有余。当外界以为改革已经收尾时,小鹏汽车的反腐在内业又激起千层浪。近日,小鹏汽车内部宣布采购部门负责人李丰停职,多名员工配合调查。此事涉及小鹏汽车内部供应链反腐,牵涉多个层级,亦有警方介入。
李丰被停职之前是小鹏汽车副总裁,负责供应链业务,直接向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汇报。在此之前,该业务原本由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何涛负责,但在小鹏G9首发上市失利后,小鹏汽车内部开启了组织架构调整,何涛负责的业务被整合和分权。

据了解,去年年底小鹏汽车对供应链业务部门进行调整,将原来的供应链服务部、营销服务采购部和零部件采购三个部门整合为一个部门,目的是提升成本费用管控的精细化水平和财务体系的合规能力,实现降本增效。调整后,这个新的采购部则由李丰全权负责。
此后,李丰也开始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今年5月,李丰还与何小鹏、王凤英一同参加了面向供应链的小鹏汽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对于此次李丰的停职调查,小鹏汽车对外回应称,“公司采取的行动是正常的反腐倡廉行为,此次事件涉及面小,不会影响商务、生产等环节。”
对此业内有观点称,此次反腐更像是解决小鹏汽车内部改革后历史遗留的问题。据接近小鹏汽车内部人士透露,“当时重点集中在营销层面进行了不小的改革,也因此掩盖了供应链层面的问题。”
“刀刃向内”
实际上,除李丰外近一年来小鹏汽车内部管理结构已几近“大清洗”。这一点,在前段时间新款G9上市时何小鹏曾提及“去年财报中的12位高管,今年只剩下2位”。

12位高管只剩下2位,这是何小鹏对近一年高管变动情况的简单总结。虽然他并没有详细讲其中的故事,但从目前已有的信息来看,小鹏汽车在高管和组织架构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去年10月,小鹏设立战略、产规、技术、产销平衡、OTA五大委员会和 E、F、H三大车型平台。其中,何小鹏亲自担任产品和战略委员会主任,三个车型平台分别由廖清红、夏珩和矫青春负责,向何小鹏汇报。
随着组织架构的调整,小鹏高管也开始了大换血。先是年初的小鹏CEO原助理李鹏程出走阿维塔科技公司,后有动力总成中心负责人刘明辉离职,并由顾捷接任;随即首席人才官兼销售副总裁廖清红也被传离职。
到了今年下半年,小鹏汽车自动驾驶核心人物吴新宙离任并履新英伟达。此外,小鹏财务副总裁吕学庆、造型设计副总裁 Derta Emanoel 等也于今年相继离任。
当然,在小鹏汽车“刀刃向内”同时也从外部引进了多位高管。如原吉利系高管易寒以及原长城汽车“二号人物”王凤英,相继加入小鹏汽车,分别担任小鹏汽车副总裁和总裁。
其中,王凤英的加入令外界对小鹏汽车有了新的期许。
车圈“铁娘子”
今年1月30日,小鹏汽车正式对外宣布原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正式加盟小鹏汽车,出任总裁一职,全面负责公司的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而这次传统车企领导人和新势力车企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对于业内来说颇具看点。

王凤英曾是长城汽车的二号人物,深耕汽车行业30年,去年7月辞去长城汽车公司总经理职务。在长城的发展史上,有两个关键的战略选择均与王凤英有关。
一是长城皮卡,二是长城SUV,尤其是在国内汽车市场以轿车为主流的时候,长城汽车向SUV市场切入,凭借先发优势奠定了长城汽车今日的行业地位,在这其中王凤英均起到关键性作用。
用王凤英自己总结的长城工作经历来讲这30年来就负责两件事,一是长城的战略,二是长城的营销。对于加入小鹏汽车,业内普遍认为二者或将效仿此前与魏建军的搭档模式,王凤英负责战略规划和营销,何小鹏负责技术、研发等方面。
“她有条件整合、厘清理顺产品价值链,打造一个更高效的产品体系。随着公司一步步壮大,需要集成统一,关注效率,形成合力,这些都是她的强项。”资深汽车分析梅松林曾表示。

正是如此,目前业内主流观点认为王凤英是此次小鹏汽车反腐行动的“操刀手”,实际上王凤英只是指出问题的所在,真做决策的依旧是何小鹏,且小鹏反腐也并非近日开始。
《“刮骨疗伤”后,小鹏“隐疾”仍在(下)》将在近期发布,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