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德时代对外表示,麒麟电池预计将在今年一季度量产,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布局也在全面推进。

据了解,麒麟电池发布于去年6月,是宁德时代第三代CTP(Cell to Pack,无模组动力电池包)技术的成果。公开资料显示,其电池包体积利用率从第一代55%提升到72%,能量密度达255Wh/kg,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支持5分钟快速热启动及10分钟快充。

“同等条件下,电量比4680系统提升13%。”为强调技术优势,彼时官方还将该电池与4680电池做对比;后者是特斯拉在2020年品牌电池日上公布的技术前瞻,一度掀起行业内外的关注与热议——该电池已于2022年量产。

显而易见的是,凭借上述技术优势、以及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麒麟电池迅速成为诸多车企竞相合作的对象。在技术发布之初,如理想等新势力便先后对外称其已与宁德达成合作意向,另据官方消息,麒麟电池将首发极氪品牌,与AITO问界系列产品也存在合作。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致使动力电池需求不断扩大。工信部最新数据披露,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

作为对比,去年国内动力电池的产销分别为545.9 GWh和465.5 GWh,同比增长148.5%和150.3%,全年装机量则同比增长90.7%到294.6GWh(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

可见的是,在2022年的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中,宁德时代年装机量的同比增速有所放缓。数据显示,2022年宁德装机量的同比增速为76.40%,低于市场总体增速;对比2021年装机量增速(152%)来看,也几乎腰斩。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宁德时代仍占据国内市场的主要份额(48.20%),并得以在商业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产品定价上。面对“动力电池成本占汽车总成本60%”的现实,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就曾调侃自己“在给宁德时代打工”。

与此同时,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也为汽车产业链带来困扰。随着部分成本压力从电池供应商处转嫁到下游整车企业,后者愈发为难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盈利问题。就目前来看,造车新势力大多仍处于亏损局面,部分传统车企也因成本压力陆续停产亏损产品。

为应对电池成本压力,诸多车企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自主研发的道路,比亚迪刀片电池、广汽弹匣电池、上汽魔方电池和长城汽车的大禹电池等等均在此列。寻求新的电池供应商与渠道,也成为了车企们的倾向,如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供应商正逐渐成为另一种选择。

除此之外,如广汽、比亚迪等也在通过投资动力电池上游产业,以完善自身产业链布局。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车企布局动力电池领域,其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关键零部件受到掣肘,以自给自足为主,而非成为电池供应商的竞争者。

随着麒麟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产品登场,或由此掀起一场新的市场份额争夺战。但在新能源汽车成本压力渐高、车企“去宁德化”形势渐涨的背景下,不可否认,宁德时代的行业龙头地位将不再稳固。

原文作者:黄逸文
编辑:黄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