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新C级再遭漏油等一系列质量问题,奔驰正逐步失去其赖以生存的用户根基,与之相随的是,糟糕的品控亦难以与豪华品牌的定位相适。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高昂的价格却并未带来相符合的回报,不仅令消费者心理落差感极大,辜负了信任与支持,亦损毁了品牌信誉。这或恰是如今汽车行业中奔驰品牌的真实写照。

无独有偶,自全新奔驰C级上市至今,已连续发生两起漏油事件。前有杭州车主提车当日发生漏油,继4S店无偿更换车辆后却出现刹车问题;后有郑州车主贷款购车,使用仅十几天便在高速上发生漏油,据该消费者描述及相关视频佐证,漏油问题相当严重。

据了解,两地4S店均未给出漏油解释。其中郑州当地4S店在未给出解决方案的前提下表示需要“拆检发动机”明确原因,但由于拆检势必造成车辆贬值,这一举动遭到该消费者拒绝。

“(奔驰车漏油)可能是设计、组装工艺问题。”汽车分析师张翔指出,“倘若设计未能完全考虑到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工况以及环境温度等,可能导致相关材料失效无法达到油箱完全密封的效果。”同时张翔表示,也可能是密封圈品质问题,例如供应商样品满足性能指标,但后续供货质量与之前不一致。

为了解实际情况,青橙汽车来到北京某奔驰4S店。根据店内销售人员介绍,奔驰C级 260L零售价35.12万元,落地价约为40万元。

“如果一百台车有一个特殊情况发生漏油了被炒作到网上,那就是百分百的事件。”该销售人员对新C级漏油事件别有看法,“确实有这个可能,但不是说这款车会漏油,这只是极个别事件,并不代表所有。这个如果咱们作为购车者来说,其实不用担心,即便真有问题,也不会被您赶上,也不是说这车买了就没人管了。”

对于如若发生漏油将如何解决的问题,上述销售人员表示将依据国家三包法解决,但强调在未发生事实且未通过检测明确原因的情况下,无法给出解决方案及答复。需要注意的是,就汽车有关退换车的三包政策具体内容,该销售无法给出回答。

青橙汽车自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查询了解到,就燃油泄漏而言,现行汽车三包法规定:家用汽车产品自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以先到者为准),消费者选择更换家用汽车产品或退货的,销售者应当负责免费更换或退货。将于2022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版汽车三包法则对经营者提出了更严格的三包要求,例如7日内免费退换货等等。不过某律师对青橙汽车表示,“不同公司在退换车的条件上会有一定的不同。”

摆在眼前的产品漏油问题容不得奔驰“辩解”,但在多方面的话术之中,奔驰却一再强调“个例”,并以汽车三包法来打消消费者购车的后顾之忧。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如何履行汽车三包法尚存异同,就全新奔驰C级漏油情况的处理方案其亦并未给出解释。

另外,青橙汽车亦就漏油问题致电奔驰品牌方面,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奔驰品牌日前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行召回备案。因“开发偏差、安全气囊隐患”,北京奔驰将召回生产日期在2021年6月29日至2021年9月10日期间的部分国产C级汽车,共计3,954辆。巧合的是,6月29日恰是全新奔驰C级的下线日期,这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该批次召回所对应的即为上述产品。

【品控失位】

“奔驰从来不坑穷人,但它绝对不放过一个富人”。看似玩笑的话语或许恰是诸多消费者的无奈之言。奔驰全新C级的漏油,只是这一入华35载的豪华品牌品控失位的冰山一角。

倘若谈及业内对奔驰漏油问题的关注,当看2019年的“西安维权事件”。坊间甚至一度传闻,奔驰汽车是“祖传漏油”。

按照相关部门调查处理结果,相关企业因“存在有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商品,夸大、隐瞒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的两项违法行为”被处以一百万元罚款。同时,奔驰相关经销商长期违规收取金融费的“潜规则”也因此被公开。

更令人费解的是奔驰对发动机相关质量问题的处理策略——换代。

青橙汽车获悉,目前奔驰正大面积推广使用M254发动机,以替换服役仅三年的M264发动机,其中后者因质量问题频出而为消费者所诟病。有知情者表示,M264故障根源为48V轻混动系统持续放电,但依靠升级系统和更换48V电池的方案难以解决。

在外界看来,奔驰换代发动机意在撇清上几代发动机存在的问题。但显而易见,这一举动并不能解决消费者的顾虑,与此同时,新的M254能否承担起可靠质量的重担亦有待观察。

“与过去相比,当今汽车行业的技术迭代周期大幅缩短,尤其是智能汽车领域更是如此。相对而言,汽车本身较为复杂,其设计及开发周期极长。”汽车分析师张翔认为,“对于奔驰而言,它需要将开发周期缩短,以适应中国市场的竞争需要,由此产生品控问题或是难以避免的。”

但事实上,自奔驰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其品控问题便从未断绝,并因消费者维权艰难而闻名。

最早追溯至2000年的“武汉砸奔驰车”事件一度引起全国热议:由于使用不到三个月的车辆故障频现、经多次维修仍问题频出,加上消费者协会不受理企业投诉、奔驰经销部门及德国奔驰均拒绝退换车,最终购车方在一年保修期到后愤而砸车。

令人惊疑的是,奔驰方面仅是多次表达遗憾,甚至于在砸车事件后将行为视为“不必要且侵害我公司的权益的行动”要求涉事车主道歉。在外界看来,奔驰品牌在该事件中的表现与其豪华品牌的形象严重不符。

“在国内如果用户买的车出了问题,一般都是个案处理。因为国内没有对外国汽车公司的严厉处罚制度,所以汽车公司一点也不怕。”国家汽车质检中心(天津)曾就此指出,“所以国外进口车在国内的销售目前只有依赖其诚信。”

不过奔驰汽车的品控并未就此好转。自2019年至今,奔驰年召回次数分别达24次、21次及12次,累计召回数量分别突破145万辆、81万辆及276万辆,几乎遍及旗下所有产品——这恰意味着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奔驰有着难以计数的质量问题并未为世人所知晓。

那么,一个品控失位的品牌又将如何适应愈发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存疑。

【减配不止】

在品控失位之外,减配则令奔驰品牌的声誉雪上加霜。在外界看来,“断轴门”对奔驰品牌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事实上,2016年前后便有反复报道称奔驰E级存在断轴问题,后经相关媒体披露,国产车型与欧美市场相比,前者在车身上将铝合金材料替换成了普通的钢材(铝换钢),涉及车型还包括奔驰C级、奔驰GLC等等。

公开资料显示,铝制车身重量低,但成本高、工艺复杂、强度低、维修困难;钢制车身因成本低而应用广泛,但存在过于沉重的缺陷。这正意味着,将面向中国市场的汽车产品的车身材料“铝换钢”的奔驰将因此大幅降低生产及维修成本,从而提升利润。

但这并非重点。业内人士指出,奔驰在“铝换钢”事件中仅是将车身材料进行更换,但并未对材料换新后的产品进行相关的检测,也并未对整车作出调整。由于相关车型的重量大幅增加,但相应承重却未有所提升,相关召回公告指出“减振器在受较大外力冲击时……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减振器叉头断裂,存在安全隐患。”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奔驰否认了这一设计缺陷,且将责任归咎于消费者使用不当,直至相关部门干涉后方才备案召回。数据显示,2019年5月奔驰曾召回近30万辆E级和27万余辆C级,采取加固策略;同年11月扩大召回约40万辆E级,加以改善。

众所周知,汽车安全是最受消费者重视的因素之一,因此奔驰缘何堂而皇之对车身减配令人不解。

值得关注的是,奔驰品牌的减配手段不止于此。

青橙汽车获悉,例如早前国产奔驰GLB早期被曝缺失碳罐电磁阀阻尼器,厂商却暗中做出后期改进;奔驰A级三厢版除顶配外车型均采用扭力梁式非独立后悬架,其低配版搭载1.3T发动机、7英寸小屏幕、塑料方向盘、手动调节座椅并缺少倒车雷达与倒车影像;再如2020款奔驰GLC在四驱系统性能测试中对比老款车型表现极差,多个项目无法通过;等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固然商人逐利本是常态,但以抛弃品牌口碑与消费者信任为前提一味逐利,或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国内汽车市场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同样适用。只不过,身为三大豪华品牌之一的奔驰或正陷入无力向上的困局。

相关数据显示,奔驰今年前三季度在华累计交付新车592,203辆,同比增长4.0%,与宝马同期销量(669,637辆)对比差距进一步拉大——2020年全年宝马销量仅比奔驰高出约三千辆。其中奔驰C级销量下滑,该车9月销量7,227辆,同比降低52.6%,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04,225辆,同比降低11.4%(乘联会数据)。

自2015年起,中国已成为奔驰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单一市场,奔驰方面也不止一次公开提及“中国最重要”这一理论。不过自始至终,品控、减配以及维权等现实问题仍被国内市场及消费者所诟病,奔驰品牌亦未对此有所思量,“豪华”二字更是无从阐述。

“傲慢与偏见”之下,可以预见的是,奔驰品牌正逐渐失去中国这一最重要市场中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

原文作者:黄逸文
编辑:黄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