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福特汽车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签署框架协议,将在现有合作基础上,利用江铃工程、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 结合福特的销售网络,进一步扩大江铃汽车的产品出口业务。
据悉,这一合作将包括现有的三款车型,以及经济型电动车和燃油商用车。
“中国对福特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福特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胜波表示,“江铃汽车有着强大的工业化能力,我们相信它能成为福特在中国重要的工程和制造中心之一,通过出口具备国际水准的产品,助力福特全球的战略增长。”
事实上,在今年一季度福特汽车的财报电话会议中,其首席执行官就曾表示,“我们将在中国开展投资更少、更精简、更专注、回报更高的业务。”彼时,其还以福特与江铃的合资为例,透露福特计划将中国的业务作为“出口中心”,向南美、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市场出口价格较低的电动车和商用车。
不可否认,这一规划将矛头直接指向了福特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众所周知,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向新能源方向快速转型的时期,尤其是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迅猛。
具体来看,比亚迪已停产停售燃油车、并全面转向新能源产业,吉利、长城等在加速布局、推陈出新,同时还有诸多造车新势力在大浪淘沙中存活下来、逐渐走向盈利。作为对比,可见的是包括福特在内的各合资品牌,转型进程略显迟缓。
举例而言,去年9月,“福特电马赫科技(原福特蓝色马赫科技)”不再由电动车事业部统筹管理,正式步入独立运作阶段。不仅如此,电动野马(Mustang Mach-E)也跳过了进口阶段直接国产,这些足以体现出高层的重视程度。
然而,电动野马在国内并未复现美国本土的热销,按照乘联会披露的数据,该车去年全年累销为4,860辆。除此之外,如领界EV、锐际 PHEV等车型,销量水平也难言乐观。
在外界看来,江铃汽车之所以被选定为本次合作对象,除双方长久以来的合作关系外,另一原因则在于前者在乘用、商用领域均有布局,并在出口市场有一定的基础——这恰好与福特此前财报会议中“高回报”业务一一对应。相关数据显示,在2022 年,包括福特领界、领睿和全顺在内,江铃汽车向中东、东盟和南美地区全年出口量超6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除本次合作外,在此前上海车展上,福特汽车也公布了一系列高价值产品,包括福特探险者昆仑巅峰版、即将国产的中型皮卡福特 Ranger,以及即将引入中国的硬派越野 SUV Ford Bronco——这也是福特聚焦高回报业务规划的表现之一。
随着业务不断调整,今年福特在华市场表现或将迎来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