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enesis(现捷尼赛思,原捷恩斯、劳恩斯)以一则人事变动消息在业内“秀”了一番存在感。

相关消息披露,捷尼赛思首席执行官何睿思(Markus Henne)为寻求其他发展机会,将于本月(10月)25日离任,职位由首席协调官李哲(Wells Lee)接替。

据了解,作为前梅赛德斯-AMG品牌大中华区的负责人,在捷尼赛思任职的5年期间,何睿思主要负责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开拓。但就实际表现来看,其豪华品牌的运营经验并未能帮助捷尼赛思打响在华市场的“复活之战”。

相反的,捷尼赛思在华产品矩阵全线溃败,相关统计数据指出,从品牌回归至今年6月底,其累销不到三千辆。

纵然就大多数车企而言,更换负责人是应对业绩不佳的常规手段,可不得不提的是,中外消费理念与偏好终究有别,纯进口的捷尼赛思想要做好中国市场业务,或许推动其本土化进程方为正道。

【“三进宫”,不服水土】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捷尼赛思多年来在中国市场的经历,“玄不救非,氪不改命”或许是恰到好处的。

这一品牌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项目耗时3年、耗资高达5.33亿美元,后于2007年首车亮相,2008年则以“劳恩斯Rohens”的名字进入中国市场;到2014年,第二代车型出世,同年8月于中国上市,并更名为“捷恩斯”。哪怕现代汽车在2015年将之从车型独立为品牌,也未能拯救其于水火,最终随现代进口车一道败退。

但不可否认,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中国市场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诸多车企眼中的一份香饽饽,对于捷尼赛思乃至现代汽车而言,“放弃”只是一时之策。

2021年,捷尼赛思在上海外滩高调宣布,以进口车身份第三次挑战中国市场。彼时,无论是从宣传的力度还是实际场面表现上的恢弘,均足以证实其决心之盛,而在后续的时日里,该品牌也的确快速兑现了当初引入全系车型的承诺。

刨除各种阐述未来发展方向的概念车,捷尼赛思旗下现拥有G90、G80、G70和G60四大系列共计9款产品,涵盖轿车、SUV两大市场,燃油和纯电两种动力模式。据此而言,相当完善的产品矩阵,搭配既定的新能源转型规划,理应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

截然不同的现实,是糟糕的销量成绩,这与产品品控有着不小的联系。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召回备案来看,从2022年至今捷尼赛思共有3次召回,分别为299辆、70辆、1,602辆,与同期品牌销售总量极为接近。

另一方面,则是该品牌固有的缺陷,事实上,这也与国内消费者对豪华品牌的认知与消费习惯有关。业内分析指出,“在中国市场,豪华汽车品牌呈现为阶梯化的分布,从整体表现看,以德系居首,其次是美系和日系,最后才是法系和韩系。”

依据乘联会等相关统计报告,2022年国内豪华车市场中,以BBA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占据国内豪华车市场约7成的份额;其次则为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沃尔沃等。

与此同时,考虑到近年来自主品牌“弯道超车”,例如红旗、蔚来等品牌加大对豪华汽车市场的冲击力度,竞争激烈程度更胜以往,而这恰恰对本就处于队尾的韩系豪华品牌形成了不容小觑的倾轧。

【“本土化”,迷而不返】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韩系豪华品牌中,捷尼赛思的体量本就偏向于小众,市场知名度相对薄弱,存在感较低,对比布局中国市场已久的BBA等而言,同等的宣传力度难以达成同等的效果。

“用户口碑是影响国内消费者购车的主因之一。”有分析人士做出解释,“而这种购车习惯的形成往往不是基于实际的产品和服务,更多来自于从众心理和相对传统的固有观念,一旦形成,将难以改变。”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受国内消费者青睐的产品,继而营造良好的用户口碑?正如前文所说,本土化将是其中关键。

“在消费者体验方面,我们一直致力于本土化,要更加符合、适应中国消费者和本土市场的需求。”何睿思曾如是说道,他在G90的发布会上也曾强调,“捷尼赛思车型所采用的地图和一些车载应用,都针对中国进行了细致的本土化。”

从实际布局上看,消费者的体验其实并不舒适。据官方数据,捷尼赛思目前在中国区域门店累计仅为15个,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或者省会,即便是与二线豪华品牌对比也存在明显差距。

这一布局现状意味着,一名捷尼赛思车主很难得到迅捷的服务体验。援引某车主评价,“门店数量稀少,远的可能要开一、二百公里,(买不买)具体得看所处位置,以及个人对距离(远近)的接受程度。”

何睿思曾表态,“捷尼赛思最为关注的是消费者体验,我们称之为‘捷尼赛思非凡体验’,这也是让我们能够在激烈竞争当中脱颖而出的一个竞争优势。”只不过,此“非凡”,非彼“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何睿思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和达成的成就都在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事实上,与多数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合资模式对比,捷尼赛思则处于一个“完全独立运营”的路径上。

“就捷尼赛思的战略规划等方面来看,其与现代中国基本没有什么交集。”从捷尼赛思的品牌运营上看,其并未有效地利用现代汽车在华布局多年所积累的包括人力、渠道在内的多种资源,从而加速产品及营销的拓展并节约相应的成本。

举例来看,包括何睿思以及新晋的李哲在内,两人均为外方人士,难以达成本土化人才所能实现的效益。业内分析指出,“人才本土化是大势所趋。除节省用人成本外,在营销等业务方面,品牌需要‘接地气’,需要与中国人打交道处关系,这不是外国人所擅长的。”

尤其是在如今市场内卷的环境下,诸多车企依靠几近亏损的售价来打动消费者,进而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使得宝马等豪华品牌也随之做出降价举措迎合市场,而对于捷尼赛思这种小众豪华而言,压力倍增。

“捷尼赛思在中国没有销量Kpi,也坚决不会降价销售。”坚持不降价或许是捷尼赛思保证其韩系豪华品牌“纯正”的理由,但无疑也因此失却了一份人心。当何睿思被宣布黯然退场,往昔慷慨激昂的话语仿佛成为了一场笑谈。

在这个以销量论成败的世界里,即便品牌方在外表上对销量成绩显得有多么不在意,可归根结底,没有销量意味着没有关注、更没有市场与用户支持,最终其将走向何处不言而喻。

“三进宫”后是否迎来“第三次退场”不得而知,作为何睿思的接替者,李哲与他未来所需带领的捷尼赛思,或将迎来漫长的不眠之夜。

原文作者:黄逸文
编辑:黄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