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散尽难复来。

clipboard.png

“自主品牌的定价策略不是你好我好,而是你死我活”。尤其是在整体市场仍深陷下滑泥潭的当下,从增量竞争到存量竞争,意味着一家企业的增长,势必要从竞品手中抢夺资源。在合资和豪华品牌价格下探的背景下,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压缩。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累计销量同比下滑幅度达20.8%。其中,吉利汽车今年累计销量为95.8万辆,同比下降19%,吉利汽车单月销量已连续下滑八个月;比亚迪今年累计销量为33.58万辆,同比下滑4.49%,燃油车累计同比下降31.22%,截至今年9月份,只有长城汽车实现微增,其他企业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为缓解销量压力,部分自主品牌已开始修改年度销量目标。吉利汽车在7月8日将全年销售目标下调10%至136万辆;紧随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发布2019年销量目标调整公告,将原定的120万辆年销量目标下调到107万辆。

同时,迫于销量和产能压力,主流自主品牌车企,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纷纷基于旗下热销车型推出了“升级版”车型。业内人士认为,在价格不变甚至更低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推出配置更高、空间更大的升级版车型,实际是变相降价,意图通过性价比抢占市场。其中,部分车型甚至在底盘、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不变的情况下,被重新包装推出市场。

随着汽车市场下行压力深化,“挤出效应”和“马太效应”的作用愈发明显。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其再一次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口红效应”的价格争斗之中。即当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自主品牌车型“升级战”,则是这一效应的如是写照。显然,中国汽车市场通过近30年“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带给市场高速增长。但回顾自主品牌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核心技术掌握方面的缺失,仍然是自主品牌发展的最大阻碍,这导致了在技术附加值愈发成为提升企业溢价能力的市场环境下,在核心技术上仍受制于人自主品牌,不得不以“价格战”还击。然而,这样的尴尬不局限于自主品牌本身,其中,自主高端SUV品牌WEY,在销量压力下,推出了与VV5车型价格相近,但配置、尺寸都更好的VV6,这直接导致了VV5车型销量“失声”。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自主品牌汽车而言,要避免斡旋于价格之中,“升级战”和曾经的价格战,都只会更加恶化自主品牌的品牌形象,把自主品牌一直钉在“低价低质”的耻辱柱上,到终极伤害的还是中国的汽车产业。相反,只有努力通过正向研发,提升汽车质量、品牌形象,打技术战、品牌战、服务战,才是自主品牌正面对垒合资品牌,和生存的长远之计。

换言之,对于正在遭受销量阵痛的自主品牌而言,销量下滑,年销目标完不成,未尝不是好事,对于那些寻求捷径的自主品牌,被清洗出局,才能让自主品牌去挖掘原因,寻求改变。对整个汽车产业而言,也只有摒往浮燥,中国汽车产业的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原文作者:韩梦泽
编辑:韩孟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