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极星汽车(Polestar )宣布与美国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Gores Guggenheim(下文简称GGPI)”已完成合并,合并后的公司保留极星的名称,并于6月24日在纳斯达克开始交易,股票代码为“PSNY”。

在此前,6月22日两家企业的合并在GGPI股东特别会议上获得批准。合并后,极星已筹集了约8.9亿美元的总收益,其中约6.4亿美元来自GGPI,其余2.5亿美元来自顶级机构投资者。

事实上,去年9月极星便对外宣布将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的方式上市,公司命名为“Polestar Automotive Holding UK Limited”。当时市场猜测合并公司估值一度高达250亿美元,而蔚来和理想在美上市时估值分别约64亿美元和88亿美元,市场估值超过“蔚小理”。

资料显示,极星成立于2017年10月,是脱胎于沃尔沃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公司总部位于瑞典哥德堡,现由沃尔沃与吉利共同控股。首款车型极星1与其品牌成立同日发布,定位为高性能电驱混合动力GT轿跑,然而在其推出两年后才实现交付,但由于145万元的高定价使其未能给极星带来规模效应。据极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极星在全球的交付量约1万辆;而国内机动车上险量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极星1上险量仅为24辆。

随后,2019年极星又推出第二款纯电动车型极星2,首发版定价41.8万元,并公开对标特斯拉Model 3。但随着Model 3的多次降价极星 2的官方售价也从最初的41.8万元降至25.28万元起。此外,2020年底极星 2曾因动力电池软件内部逻辑和前后桥逆变器等问题,先后两次在国内市场展开召回工作,质量问题也对品牌声誉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导致其市场表现反响平平。数据显示,2020年极星2全年国内上险量为342辆。

汽车分析师张晓亮表示,“大多数车企采用由高端切入向低端渗透的路线,另外还有像五菱宏光MINI EV一样抢占低端市场,随后进行品牌向上的路线。而极星的产品定位似乎高不成低不就。率先发布高达145万元的极星1,定位于高性能这一小众市场,而极星2最低售价29万元,价格区间与Model3重叠,定位混乱让极星未来产品拓展更为困难。”

显然,极星的前两款车型在市场上并未掀起波浪,与之对应的是极星新车规划的曝光。近日,极星官方发布一张极星未来产品线图片,图中有4款车型,分别是极星2、极星3、极星4、极星5。据官方消息,极星汽车未来准备在两年内推出三款新车,即极星3、极星4、极星5。

其中,极星3将作为极星旗下首款高性能纯电动SUV加入产品阵容,于今年10月全球首发,新车的推出标志着极星首次进入增长率及利润率最高的SUV市场。极星4将于2023年发布,这是一款中型的高性能纯电动Coupe SUV车型。此外,极星 5目前处于研发阶段,计划2024年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极星曝出的家族产品线图片中里面并未包含极星1。事实上,早在去年2月便有消息称极星旗下首款产品极星1将在2021年年底停产,停产原因是极星品牌未来计划将重点放到纯电动车型上。2022年极星的销量目标是6.5万辆,在2021年2.9万辆的基础上增加124%。倘若极星1停产,仅通过极星2和尚未量产交付的极星3或难以达成上述销量目标。

“极星目前无法在两到三年内实现5万辆以上年销量目标,照目前极星这形势来看,极星唯一的优势就是在于讲故事,也只能讲极星拥有沃尔沃和吉利的基因,但是目前这个故事的吸引力影响渐弱,极星必须另寻他法。”汽车分析师张翔表示。

事实上,尽管极星背靠吉利和沃尔沃两棵大树,但极星并未对优势资源和技术进行合理利用。极星全球总部位于瑞典哥德堡,在瑞典、英国设有研发中心,其品牌的设计与研发等工作在欧洲完成,生产制造在中国与美国两地进行。由于总部和研发团队分别散落在瑞典哥德堡以及英国等地,国内部门除了生产制造流程外,以致极星车辆设计、产品定位等方面无法满足国内消费者的出行诉求。

对此,业内有观点认为,“很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吉利才另起炉灶成立了极氪汽车”。显然,作为后来者的极氪发展速度远快于极星。据了解,极氪从品牌发布到正式交付仅用时192天;从开启交付到交付量破万用时110天。截至今年5月底极氪累计交付超2万辆,而成立近5年的极星仍未打开局面。

“随着极氪品牌的推出,极星在国内市场将更加边缘化,想要走出困境变得更加艰难。”汽车分析师任万付曾对青橙汽车表示。

与此同时,沃尔沃自身也推出了各种新能源汽车,而极星背靠沃尔沃的设计团队,在产品定位上并未与沃尔沃新能源车进行明显的差异化区分,致使国内消费者对比并不买账。

对此,2022年初极星公布了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其中的重点便是向海外扩张。按照计划,2022年上半年极星计划向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欧洲市场进军;同时还将进入阿联酋、科威特和以色列等中东市场。预计到2023年底,极星将把业务扩展到全球30多个国家。

从其发展路径来看极星与其他车企似乎背道而驰。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日益增长的今天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汽车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占全球市场份额53%,俨然中国市场为全球新能源车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也是各新能源车企生长的沃土。在中国市场难以做出成绩的极星,出海或仍难有起色。

随着国内外传统汽车厂商不断地挺进新能源市场,当前竞争是前所未有的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市或能缓解极星的燃眉之急,但在极氪、特斯拉等纯电智能新能源车企内外“围剿”下,极星恐难吸引更多资本的注意。

原文作者:六一
编辑: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