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召开会议审核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名称、证券简称的议案》,并同意将议案中关于变更公司名称事项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公告显示,公司中文名称由“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由“小康股份”变更为“赛力斯”。其中前者最终以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的名称为准,后者仍待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后方可实施。
相似的一幕发生在不久之前。据企查查数据,今年5月,“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更名为“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而其恰是小康工业集团布局新能源领域、打造赛力斯品牌的主体公司。
“为便于投资者准确理解当前公司定位,使公司名称与业务及战略规划相匹配,统一公司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尽管小康集团对本次更名议案如此解释,不过在外界看来,小康与赛力斯的联系实则愈发疏远。
这一变故源于华为。去年上海车展上,赛力斯宣布与华为达成深度合作,并推出了双方携手打造的量产增程式电动车——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在华为赋能的背景下,该车摆脱小康工业集团长期布局低端车型的阴霾,赢得可观的订单数值,只是结局并不如人意。
“成也华为,败也华为。”尽管华为对外将自己摆放在小康供应商的地位,但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则并非如此。援引知情人士表述,“华为给赛力斯SF5提出了许多具体且实际的品控指标”、“华为给赛力斯SF5提出了许多具体且实际的品控指标。”或恰因上述错综复杂的生产环节,该车在完成首批交付后即宣布延期(交付)。
而随着AITO品牌在今年初的正式发布,华为在赛力斯中的主导权则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公开资料指出,作为赛力斯新发布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AITO 的产品设计、产业链管理、质量管理、软件生态、用户经营、品牌营销、销售渠道等方面均由华为深度赋能。
结合历来赛力斯SF5发布会、AITO问界发布会上,华为方面对小康描述寥寥的表现,可见的是,前者正渐变为赛力斯品牌的主导者。业内有分析认为,相比与北汽、长安的合作,小康势弱(华为)更易拿到“造车”的主导权。
就目前来看,虽然余承东曾坦承目前“汽车业务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但在华为手机等业务受限、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汽车”仍被外界视为华为利润的新增长点。
对于小康工业集团而言,抛却“小康”这一15年历史的名称或许有着告别过往、专注向新能源转型发展的意味。但伴随着一系列更名的落地,赛力斯与小康之间的联系正逐渐消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