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承接《智马达|Smart声势渐微,佟湘北难承重任?(上)

【失信】

虽然,Smart品牌自成立之初,即指向于小众圈子,在重返中国市场并发生变化后,同样如此。

恰是基于此,其将拥有相对稳定的簇拥者。随着产品矩阵不断拓展,其本应有着可观的成绩,至少在新车上市的最初一段时间里理应如此。

现实则不尽然,从首款车型Smart精灵#1起,品牌便陷入了相当尴尬的处境。在外界看来,其之所以在市场上呈现出一副“败北”的景象,根源在于继承于奔驰品牌的傲慢,更是在于面对消费者群体的“失信”。

固然,在过去几年,受疫情影响,诸多车企或多或少受零部件供给问题影响,出现交付延期的现象,为此,一般车企会在发布致歉通告的同时,给予购车用户一定的补偿。对于首车交付延期,Smart的解释与举措同样如此。

只是问题在于,部分Smart车主在等车过程中发觉“品牌不按订单顺序生产车辆的规划”,具体表现为“更早下单的车主被告知交付延期,而下单时间靠后的车主却已经提车”;更令车主愤懑的是,国内市场无法按时交付,品牌却开启了“大批量欧洲发运计划”与“规模交付”。

另一边,难以忍受延期交付,试图退订的部分车主则遭遇了“定金难以退返”的对待,来自厂家、门店及定金收取方相互推诿的态度使得外界对Smart的信任度愈发走低;而倘若依据相关法律条文,收受定金方违反合同,应双倍返还定金。

“上言下不达”也是失信消费者的表现之一。在2022年底的采访中,品牌CEO佟湘北曾对交付问题致歉并作出公开回应,也明确可以退订;而在此之后,部分消费者在咨询时仍被告知“定金不可退”。

“订单损失是其次,对我们来讲更严重的是用户信心的损失、品牌美誉度的下降。”懂得道理的佟湘北,又何至于统筹品牌、率领团队做出不合理的举措?他这样解释,“团队还比较年轻,经验不足,对于产品,公司策略以及合作沟通各方面都有一个熟悉提升过程。”

然而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更早之前,他这样介绍自己的团队,“……我们都是来自汽车圈的老兵,所以从设计研发、制造,到市场推广、渠道建设,都是很有套路地在做。”

自相矛盾的言论,很难不让人怀疑,究竟是公关撰写发言稿时的失误,还是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之中忽视了什么。

“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再加上破具争议的付费解锁、以及迭出的质量问题等,显而易见的是,Smart距离成为佟湘北希冀中的“全球领先的新奢智能纯电汽车品牌”,还远得很。

原文作者:黄逸文
编辑:黄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