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外媒消息,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中提到,今年动力电池价格或将提升15%,可能进一步推迟电动汽车成本和内燃机汽车持平,不利于电动汽车的普及。

据了解,导致动力电池价格提升的关键因素在于原材料价格的持续飙升,其中以锂、镍和钴等为代表性材料。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锂价格涨幅超400%,镍、钴价格也几乎翻番,这直接导致动力电池平均价格提升了5-10%;

其中,锂价格在今年一季度略有回落,不过目前依旧处于价格高位,根据澳大利亚锂矿商Allkem的预计,今年锂电价格将继续增长约80%。另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称,锂资源供需平衡2-3年后可能恢复正常。

就目前来看,受到锂资源品质、开采环境及条件和技术等方面因素限制,国内锂原料仍对海外存在重度依赖,进口比例超70%。加上疫情恶化全球贸易环境、俄乌冲突引发镍价炒作的影响,动力电池成本持续上扬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冲击。小鹏汽车何小鹏就曾表示“涨价的比例超出我们的想象”,理想汽车李想也直言“电池成本上涨幅度离谱”。

上升的电池成本迫使各车企宣布新能源产品涨价策略,以减轻亏损。从年初至今,包括特斯拉、“蔚小理”等在内的诸多品牌已先后进行一轮甚至数轮涨价,涨价幅度在数千至数万不等。业内人士透露,“去年的成本涨幅基本是企业自己消化了,今年扛不住了。”

就定价较低的微型电动车而言,则不免陷入了“涨价消费者不买单,不涨则卖一辆亏一辆”的尴尬局面。公开资料显示,动力电池成本占比电动汽车整车成本超三分之一。因此有分析认为,除缺芯问题外,部分车型暂停接单、暂时停售与成本上涨不无关联。

“大多数车企已与其供应商就电池价格重新协商并达成一致。”消息人士透露,“目前主要以造车新势力和本土车企为主。虽然部分合资企业尚未调整产品售价,不过其电池供货价格也已经上涨。”

值得一提的是,电池价格上涨和相关产业链问题已引发政府重视。工信部方面日前表示,“将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协作,共赢发展,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

不仅如此,包括建立锂镍钴等资源的保障体系、激励新型电池技术研发在内的多项政策也陆续得到推动。例如宁德时代去年发布的钠离子电池技术,即能够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池产业链对锂材料的需求,从而减轻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威胁。相关数据指出,“得益于钠材料的低成本,钠离子电池成本通常会比锂离子电池还要低30%-40%。”

伴随着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动力电池产业链规模正持续扩张,以满足日益提升的电池需求。但不可否认,难以遏止的电池成本问题正令产业链陷入困境,或将对新能源发展形成阻碍。

 

原文作者:黄逸文
编辑:黄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