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小米汽车三条义正词严的声明后,智己汽车不得不在今日凌晨为发布会中提及小米 SU7 电机参数错误正式致歉。小米深夜硬刚智己,事情的起因是在4月8日智己L6发布会上。

4月8日晚,智己L6正式发布同时开启预售(预售区间23万-33万元)。整场发布会中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全程对标小米SU7,从手电筒、外界氛围灯、智驾等多个方面,试图从小米“泼天”流量中分羹一杯。

不过,当刘涛在介绍智己L6超强性能版配置前后双SiC碳化硅电机时,指出同级别的小米SU7 Max为前IGBT、后SiC结构,在硬件配置上劣于智己(实际上小米SU7 Max为双碳化硅电机)。

对此,小米公司深夜连发三文表示,“智己公司在发布会上对小米SU7 Max关键参数进行错误标注,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表示,“智己汽车作为上汽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竟会出现如此谬误,是其专业能力缺失,还是有意造谣抹黑”,并要求智己汽车以公司名义正式道歉。

实际上,在小米公司敦促智己汽车以公司名义公开向公众道歉之前,刘涛已先行在微博上进行道歉。

刘涛表示,“由于产品信息的调研结果有误,发布会上有一处信息错误。小米SU7跟智己L6一样,都是前后电机都使用SIC碳化硅模块,小米SU7确实是我们非常尊敬的竞争队友!在此,我诚挚地向小米汽车和大家致歉。”

对此,小米公司发言人表示“不接受个人轻描淡写的非正式道歉”,并在从昨日晚 23:24 至今日 00:10 的一小时内连发三条声明要求智己公司公开道歉,直至今日00:47,智己汽车对外发布正式致歉函。

值得注意的是,智己汽车对外发布的道歉函中使用的是智己公关部的印章,而非企业官方印章,并不能代表官方发声。

智己汽车称,“在刚结束的智己L6超级智能轿车发布会中,对标近期同期流量热议的小米 SU7 产品力介绍过程中,由于团队审核疏漏,造成一处关键参数的错误标注。对此他们深表歉意。”

目前为止,智己和小米的官方交锋就此告一段落,小米获得了官方道歉,智己也获得了关注度。当然,这种关注度是负面的。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智己每逢营销必翻车。果然又翻车了,这么专业的数据,经过一道道把关人能给整错了,并在发布会公布,确实够寒碜。”

据了解,这不是智己营销首次“翻车”。如,去年立冬时节,智己汽车CEO刘涛为了展示智己LS6的“IM MAG磁吸拓展坞”,在直播中亲自上阵,演了一出“车内包饺子”的戏码。

在此之前,刘涛为了宣传智己L7性能,亲自驾驶这款车在高速公路上进行演示并拍视频。网友看到视频后发现刘涛存在违法驾驶行为,包括高速违停、变道不打转向灯、压实线、超速等。

可以说,智己每次“出圈儿”行为并未给其带来正向回应,而是来自业内、业外的调侃与批评等负面舆论。

实际上,智己L6正式发布之前已因其“搭载了行业内首块超快充固态电池”宣传备受争议。3月25日,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公开称,新车型将搭载首个量产上车的超快充固态电池,续航可达1,000公里。

这一表态旋即引发同行质疑。电池从业人员大多认为智己汽车关于“固态电池”的表述并不准确。比亚迪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称,“此时宣传半固态电池就是在玩文字游戏。”

据智己官方介绍,智己搭载固态电池是由上汽集团与清陶能源共同研发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目前已被正式定名为“光年”。

3月26日晚间,刘涛和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共同直播介绍这款电池,李峥表示,“搭载在智己L6上的固态电池是清陶能源第一代固态电池,由于目前的技术还不能让电池内部完全致密,易导致电池内阻增加,清陶能源的解决方案是在固态电池内加润湿剂,添加比例约为10%。”

当前行业内广泛应用液态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的主要变化是用固态电解质代替液态电解液。按照业内对固态电池的分类,也就是说智己L6这次首搭的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固态电池,而是半固态电池,介于液态电池和固态电池之间。

据李铮介绍,“清陶能源的固态电池产业化分为三步,第一代固态电池确实是半固态电池,计划在智己汽车上装车量产;2025年会开发第二代固态电池;最终实现的第三代固态电池,就是全固态电池”这意味第二代固态电池即将来临。

除此之外,在智己和小米陷入“口水”战之际,广汽埃安旗下的昊铂宣布“昊铂全固态电池来了”。据悉,该电池技术将在4月12日的广汽科技日正式亮相,这样看来智己L6搭载的“固态电池”上市便面临淘汰。

不可否定,从最初的固态电池之争到发布会当日“碰瓷”小米,智己这次的确赚足了流量。同时,遭到了“反杀”。

从智己屡次营销“翻车”事件来看,智己如同患上了“流量焦虑症”,而这份焦虑也源于智己本身。

作为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智己汽车自成立之初业界对它的期许也从未断过,尤其是背靠上汽集团、张江高科、阿里巴巴三大巨头,可以说智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即便有众多资源倾斜,智己汽车的发展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境况。数据显示,智己汽车成立至今历史累计销量为5.3万余辆,相当于“头部”新造车企业的“零头”,更是在“车二代”中身居末位。

当前上汽集团正处于“利润奶牛”合资品牌疲软,自主品牌虽有起色但还未能改变集团靠合资品牌挣钱的状况,以及超龄任职的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任期将满,智己急需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原文作者:六一
编辑: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