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市场驶离避风港,出行市场成救命稻草,造车新势力正在想尽一切办法迈过“生死线”,顺利支撑到决赛阶段。

8月26日,“电+”新特汽车品牌战略暨同创新品发布会在重庆召开,此次发布会上,新特汽车发布了全新产品品牌“同创”以及联合中国一汽共同研发的首款产品A级电动汽车MEV100。据悉,MEV100将于近期上市,主要投放于全国出行市场。可见的是,在车市下行的行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造车新势力开始押注共享出行领域。

今年1月份,威马汽车旗下的出行品牌“即客行”落地三亚,提供旅游租车和分时租赁服务,到6月26日,该品牌在当地投放运营的纯电动车型威马EX5已达到1000台。另一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小鹏汽车也采取了自建平台的方式进军网约车市场,5月16日,“有鹏出行”试运营网约车业务正式在广州上线,年底前将投入超过2000辆定制版小鹏G3。6月25日,合众汽车与中国和谐新能源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展开合作把合众汽车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积极导入出行市场。

但出行市场无疑是场持久战,对于不计回报的“烧钱模式”,原本就资金紧张的造车新势力或难应付。以在群狼环伺中杀出血路的滴滴出行为例,《36氪》曾发布消息称,根据滴滴出行内部流传出来的财报数据显示,滴滴在2018年仍然保持持续亏损的态势,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人民币,相比2017年翻了四倍不止。滴滴出行创业至今的6年里,亏损总额超400亿元,到目前为止,滴滴的补贴仍未停止。对于在网约车市场盈利前景还未明朗的情况下,造车新势力相继宣布入局出行领域,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向青橙汽车表示:“涉足网约车可以加大销量,尽管盈利是目标,但销量是当下存活的关键。”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小鹏汽车和威马汽车的累计销量分别为9211辆、9137辆,与年初定下的全年销量目标相差甚远(小鹏汽车:4万辆;威马:10万辆)。

今年6月25日,补贴退坡过渡期正式结束,与2018年补贴政策相比,2019年的补贴标准平均退坡超50%,并且取消了地方补贴。可以预见的是,7月,新能源市场首次出现了负增长。7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继续收窄,产销量分别完成180万辆和180.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9%和4.3%。因补贴退坡前的抢装效应,新能源汽车的交付量受到较大程度影响。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万辆和8万辆,分别同比下滑6.9%和4.7%。

但移动出行这块“蛋糕”,传统车企也已觊觎多年。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家传统整车企业开始转型向移动出行领域,不仅包括奔驰、宝马、奥迪、通用、福特、沃尔沃、大众等跨国车企,同时还有北汽、上汽、广汽、吉利、力帆等自主车企。其中,北汽、大众、车和家、广汽等车企已经与滴滴达成了战略协议,共同布局移动出行市场。对此,汽车分析师钟师对青橙汽车表示:“无论车企是成立移动出行服务公司,还是和滴滴成立合资公司,都是在为未来做打算。因为担心未来消费者的用车模式发生改变,如果未来消费者不需要车辆的所有权,只需要车辆的使用权,那很可能会让握有用户数据的企业绕后。如果未来消费者用车都要通过滴滴这样的平台,那平台就占有主导权,可以自行选择供应商,没有涉足出行领域的车企都会很被动。”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造车新势力车企反其道而行之。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蔚来ES8绝对不会流入网约车或是分时租赁市场。虽然投身共享出行市场,短期能获取大额订单,但对品牌长期发展并不友好。网约车市场鱼龙混杂,一款车的品牌定位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出行品质,进军网约车市场容易拉低品牌形象。但贾新光认为:“相对出租车,网约车可以提供高端服务(出租车都是一个车型),并不会拉低品牌形象。”实际上,早在2018年12月14日,宝马集团就已宣布旗下ReachNow即时出行网约车服务在成都上线,成为豪华品牌试水网约车服务的率先破冰者。

本文系作者 陈诗敏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