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制造业步履维艰,力帆股份又陷重重危机。

近日,力帆股份因一项56万元的债务,被债权人以“公司缺乏清偿能力,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法院申请力帆公司重整,而一旦法院受理,力帆股份就可能会因为重整失败而导致破产,甚至是面临着被终止上市的巨大危机。

昔日的“国产摩托车大王”的力帆股份仍然坚持着它的造车梦,然而从2006年正式进入乘用车行业以来却屡屡受挫。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其目前已涉及高达392件诉讼或仲裁,涉案金额达29.06亿元,同时存在大量经营等方面的风险,且尚无解决方案。

当国内汽车行业兴起的时候,力帆股份看中商机,决心参与其中分一杯羹,其于2003年收购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股份,并将企业名称改为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进军汽车制造业,迈出了“造车梦”的第一步。与其他自主品牌初期发展阶段大相径庭,力帆汽车依旧没有摆脱仿制和逆向工程的标签。首款车型“力帆520”的所使用的1.6L Tritec发动机,售价甚至比首款“力帆520”的价格还要高,有消息称该发动机来源于巴西一家经销商,因其无法付清摩托车货款方才以此抵账,其整车技术基于PSA集团旗下的爱丽舍而来。随后力帆汽车着眼于山寨产品,包括力帆320、530在内的多个产品序列都因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水平低等因素惨遭失败,与同行相比渐渐地出现了劣势。

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兴起,力帆汽车又将注意力集中到新能源领域,但缺少核心技术优势的力帆汽车显然无法支撑技术层面的基础要求。“巧立名目”骗取高额的补贴利润,成为力帆汽车继续苟活在新能源市场的唯一目的,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披露,力帆汽车共有2,395辆产品不符合申报条件,涉及11408万元补助资金,并对此作出处罚,取消该2,395辆新能源汽车的补助,同时取消力帆汽车2016年的补助资金预拨资格。“骗补事件”不仅使其汽车销量严重下滑,更是对其品牌名声都给予了沉重的打击,也正因此,力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步入亏损状态。

据力帆股份公开的财务报告显示,2019年净利润亏损46.82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43.95亿元。另外,2018年扣非净利润亏损21.5亿元,不堪重负的力帆股份不得不寻求一条生路,只是这条路,变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8年12月18日,力帆股份将力帆汽车以6.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车和家旗下全资子公司,随后改名为理想汽车,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收购力帆汽车,却并不承担收购日之前力帆汽车所有的债务。紧接着到2019年初,力帆股份又以33.2亿元的价格将自家的乘用车项目生产基地出售给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以此获得了一款数额较大的流动资金。看似是断臂求生,专注新能源产业,实际上却是将力帆股份自身在汽车制造业的造血能力破坏地一塌糊涂,本就孱弱的产品、运营和营销等方面,更加不如此前。与同行业其它企业前进的脚步相比,力帆股份停滞不前乃至逐步倒退。

力帆生产基地厂房被拆除

力帆股份的遭遇,只是汽车行业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汽车行业一度低迷,又恰逢今年疫情的影响,汽车自主品牌进入淘汰赛阶段,不少产品竞争力不足、品牌较弱的汽车企业都加快了衰落速度。例如众泰汽车大幅下降的汽车销售量与巨额亏损令其面临着工厂停工和员工讨薪的尴尬境地;华泰汽车停产、欠薪等负面新闻频频,前路渺茫更不知能坚持到何时;而面临汽车销量下滑、汽车业务几乎停摆的情况,海马更是不得不通过出售房产的方式来维持不退市,以谋求生路。

失去“造血”能力的力帆股份,在“死境”中求生真的很难。在目前汽车行业的大环境下,竭力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塑造品牌价值,才是提升企业地位、寻求企业继续发展的一条出路。

原文作者:黄逸文
编辑:黄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