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严峻的客车市场环境下,*ST安凯将如何实现破局?

10月29日,*ST安凯发布公司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该财报显示,*ST安凯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25.76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5亿元,同比增长152.3%。在连续两年经营亏损被“戴帽”后,这家客车上市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曾连续两年亏损 今年面临保壳压力

*ST安凯原叫安凯客车,旗下产品覆盖各类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团体客车、景观车、公交客车、新能源客车等,近两年因公司客车销量下滑以及国家对新能源客车领域补贴监管力度加强等因素影响,公司2017年和2018年业绩直线下滑,分别亏损高达2.3亿元和8.93亿元。由此,按照股市规定,公司股票名称今年4月由“安凯客车”变更为“*ST安凯”,面临“保壳”压力。

进入2019年,之前影响公司业绩的因素并未改变,据产销数据显示,*ST安凯今年前9个月累计销量为4,544辆,同比下滑7.3%;新能源客车补贴依旧需要在营业车辆行驶里程达到2万公里才能申请,且补贴出现下滑,而*ST安凯今年前三季度却能实现扭亏为盈,这应该与其实施了相应的“保壳”措施有关。

在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预告中,*ST安凯称,业绩的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1、2019年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国内、国际市场批量优质订单拉动,整体盈利能力同比提升;2、2019年公司优化产能、整合资源,严控各项费用,降低固定成本;3、通过转让所持有的扬州江淮宏运客车有限公司100%股权,获得投资收益。从中不难看出,在销量下滑的情况下,*ST安凯业绩增长,更多的是其降本措施以及甩卖资产在发力。

客车市场整体下行 安凯主营业务依旧承压

因此,*ST安凯今年前三季度虽然实现年业绩增长,但其主营业务依旧承压,尤其是在客车市场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下。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客车市场分别完成产销32.2万辆和32.6万辆,分别同比下滑5.2%和2%,延续了前四年的下滑趋势。汽车分析师张翔对青橙汽车分析称,出行方式越来越多,以及其他公共交通工具逐渐普及是客车市场萎缩的主要原因,像高铁、地铁和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近几年发展迅猛,以及网约车和共享汽车等出行方式逐渐商业化等对客车的客流进行了分流,从而降低了市场对客车的需求,使得客车市场份额在逐渐萎缩。

随着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安凯客车的生存空间正面临竞争对手的不断挤压。2016年,安凯客车实现连续7年销量过万,但之后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下,销量开始持续下滑,再难达万辆以上。对于安凯客车的这一情况,有业内人士表示,市场萎缩,市场集中度更高的 优势客车企业对中小客车企业的挤压压力势必会不断增加,如果安凯客车不能快速借助资本和资源成功转型,未来将会更加被动。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客车企业销售收入排行榜上,安凯汽车位列第七位,年销售额仅为30.4亿元,市场占比4.1%;而排名第一的宇通客车总销售收入达到291.8亿元,市场占比38.7%,销售收入是第二名金龙客车的4倍,是安凯的近10倍。面对宇通客车这些强势竞争对手的不断挤压,安凯客车未来将如何破局?

控股股东易主中车,安凯发展迎新契机?

9月17日,*ST安凯似乎给出了答案。当日,*ST安凯向外发布公告称,江淮汽车和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欲将手中共有的安凯客车21.3%的股份(江淮汽车12.85%、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8.45%)转让给中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而待转让协议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由江淮汽车变更为中车产投将持有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由安徽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根据安排,这次交易将在2020年1月31日前达成关于协议转让的最终协议。

这一央企对地方国企的兼并重组,被外界视为*ST安凯未来转型调整的关键。据了解,中车产投是中车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车集团对外投资大部分是依托中车产投来完成,而中车集团是铁路运输和轨道交通的重点国有企业,在传统汽车行业目前尚为短板的电动动力系统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业内人士指出,双方战略合作对于安凯客车未来的电动化转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中车集团在全国各地和海外都有很强的业务关系,对于安凯客车未来的市场开拓也会有很大好处。

由此来看,未来完成资产重组的*ST安凯或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对于这一资产重组,汽车分析师张翔也指出,中车控股安凯进行多行业发展可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而江淮出售安凯股权则可获得资金发展自身较弱的乘用车业务,从战略上来说这对江淮和中车双方都是有利的,但最终结果如何,还得看未来企业重组的进展情况以及企业重组后的实际经营情况。

本文系作者 刘长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