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迟迟下不来的“准生证”,牵动着越来越多的新造车企业,而一些企业有证却不生产,让那些“想生而不能生”的造车新势力欲哭无泪。

9月3日,工信部公示了30家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清单,清单中包含华晨汽车、哈飞汽车、广汽本田、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重庆长安铃木汽车等企业。

该公示按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第二十三条中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特别公示的要求进行的。其中经特别公示的新能源生产企业在恢复生产之前,工信部还会对这些企业保持《准入审查要求》的情况进行核查,30家车企的新能源生产资质或因此受到影响。

汽车分析师张晓亮表示,政府通过将长期停产的车企进行公示,来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监管和约束。目前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管控逐渐收紧,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十分稀缺,具有相当高的市场价值,为防止一些有生产资质的车企通过卖壳变现,政府需对那些长期停产的车企进行审核,并收回那些通不过审核的车企的生产资质。

无资质则无法生产,新造车企业疯狂争抢时间点,想要抓住新能源造车窗口关闭之前实现产品量产上市,在疯狂涌入造车行业的大军中存活下来,却一直苦于迟迟下不来的“准生证”。

今年1月份,停滞了7个月的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发放突然再度开启,昌河铃木顺利拿到电动车的“准生证”,当时新造车企业似乎看到了希望,但资质审批的大门却只打开了一条缝又立马关上。

为避免新能源车发展鱼目混珠,《规定》在生产资质发放中特别设置了发改委与工信部两个部委把关,并且提出了大量标准较高的技术要求。只有同时拿到两个资质,新造车企业才能将产品投放至市场上销售。

青橙汽车获悉,电动车生产资质规定制定3年以来,仅有16家企业拿到了生产资质,每一家皆为传统汽车背景,而拥有双资质的纯电动汽车企业仅有7家像蔚来、小鹏、威马这些互联网新造车企业,在生产资质上都全军覆没,至今还没有“准生证”。

而一些车企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却不生产产品,难怪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曾发微博称“为何很多领域明显骗子很多极不正常,反而受到资本的追捧呢?”并表示“我估计下一步要整顿新能源汽车。”

而一些新造车企业为了解决“准生证”的难题,一方面都在推动融资、建设工厂 、试制样车,保持对生产资质的申请,另一方面则开始通过与传统车企合作进行代工。

如:蔚来通过江淮进行代工,小鹏通过海马进行代工,电咖通过东南汽车进行代工,刚新车上市的新特则通过一汽轿车进行代工等。但是通过代工的方式,产品的质量往往达不到造车新势力的品牌设定,像蔚来1万辆ES8迟迟未交付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威马创始人沈晖曾在威马EX5的试装下线仪式上开玩笑道:“如果选择代工,我会天天睡不着”。

《华尔街日报》的一份最新研究提及,现在中国已有487家电动汽车制造商。但业内一致认为,在现有的新造车企业中,最后能活下来的,可能也只有三四家。

而一些传统车企纷纷发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像长城的欧拉,上汽的荣威光之翼等,他们的产品完成了对各个价位电动车的封锁。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完备的生产能力,也没有生产资质受限一说,留给新造车的时间窗口正在关闭。

如今看到这30家企业有证却不生产,造车新势力们心里估计是五味杂陈。

原文作者:刘长智
编辑:刘长智